城所在地:山口縣岩國市
官方手冊公布章點:岩國城櫃台(岩国城受付窓口)
蓋章日期:2017年1月30日
蓋章地點:岩國城纜車山麓站(岩国城ロープウェー山麓駅)*註:岩國城纜車停止營運(運休)時,印章會放在岩國城纜車山麓站
岩國城又稱為橫山城,由吉川廣家於1601年開始建造,1608年竣工,1615年幕府頒布一國一城令,當時領有長門國、周防國的毛利氏,可以保留兩座城,其藩廳為萩城,惟當時尚有支藩長府藩,其藩主毛利秀元的居城為櫛崎城。吉川氏為了保全櫛崎城,自行將岩國城拆除,現在看到的天守是1962年所興建的仿造天守。
一早從廣島出發,先去了福岡城跟大野城,在博多站吃完中餐後,就往回搭新幹線到德山站,然後再搭岩德線到川西站下車。
在月台就能看到岩國城天守。
川西站的站體跟月台都建成斜坡上,之前看到月台建成斜坡上的是岡崎公園前站,但是沒有川西站來的高。
路口指標把岩國城天守跟錦帶橋都畫上去了。
走路走一走就看到錦帶橋。
走著走著就經過吉川家墓所,不知道能不能進去,就沒進去了。
查了一下岩國藩的歷史還滿短的,在成為岩國藩之前是為長門藩的一部分,稱為岩國領,由毛利兩川的吉川氏所治理,但吉川氏也過的不容易,一方面如前面說的為了保全長門藩支藩長府藩的櫛崎城,一方面又被江戶幕府氏視為外樣大名,要如何做到不功高震主,實屬不易。
走到吉春公園旁。
岩國美術館。
從岩國可以飛沖繩囉。
來的時候遇到岩國城纜車停止營運,正在進行設備更新工程,但是有先詢問岩國市役所產業振興部觀光振興課(岩国市役所産業振興部観光振興課)能不能夠在岩國城纜車山麓站蓋到站,得到的答覆是可以的,所以才會放心的來到岩國城,如果不行的話可能就考慮先去四國之類的了。
蓋完章後就往公車站方向走了,路邊看到佐佐木小次郎,佐佐木小次郎曾在毛利氏安藝國任官,大概是因為這個因緣,才會在這裡設置雕像。佐佐木小次郎跟宮本武藏曾在小倉藩舟島(船島,現在的山口縣巖流島)比武過,看Google街景在島上也有一座動作一樣的佐佐木小次郎,而且還有宮本武藏,未來再安排個時間登島看看。
17世紀時的岩國領,其政治中心岩國城與其城下町之間以錦川作為天然的屏障,錦川以西為領主及上級武士的住所,錦川以東則為下級武士及一般居民的住所。由於錦川有時在水量過大時渡輪無法行駛,在當時若無橋梁兩岸往來非常不便,有時甚至影響岩國領的政務運作,自1639年起,岩國領即多次在此興建橋梁,但也多次在錦川暴漲時遭到沖毀。
過橋要付費的錦帶橋。
不想付費就往河邊走,結果下樓梯時扭了一下腳,這張是在腳踝好痛的情況下拍照的。
後來的岩國領領主吉川廣嘉為避免橋梁再次沖毀,派遣工匠至各地考察後,決定參考當時中國西湖的橋樑型式,利用多座小島將多座拱橋串聯以跨越寬達200公尺的錦川,但在錦川上並不像西湖有小島可利用,因此改採石垣作為連結的橋墩,增加抵抗洪水的能力;最終在1673年完成這座由連續五座拱橋組成的橋梁,但這座橋僅使用約半年即被洪水沖毀,經改良加強橋墩後重新建造的橋梁於1675年完成,這次完成的橋梁順利的度過了接下來的276年,直到1950年的颱風凱西亞帶來的大水將其沖毀,現在的錦帶橋則是在1953年依據原貌重建。
橋梁名稱官方定為「錦帶橋」之前,還有「大橋」、「岩國大橋」、「凌雲橋」、「五龍橋」、「帶雲橋」、「算盤橋」等多個名稱,而「錦帶橋」的名稱則是最早出現在1706年,當時岩國的儒生宇都宮遯庵首次以「錦帶橋」來稱呼這座橋,但在當時仍未成為正式名稱,直到1772年至1780年期間才由岩國領官方決定以「錦帶橋」作為正式名稱。
錦帶橋與位於東京都中央區的日本橋和位於長崎縣長崎市的眼鏡橋共同被列為日本三名橋,雖然常去東京站周邊,但還沒有去過日本橋,而之前去眼鏡橋是晚上去的,只有錦帶橋是白天來的。
岩國城就逛到這裡了,沒有纜車可以上山,光是要走路上下就要花不少時間,而且之後還要去嚴島看宮島神社,等以後有機會再來詳逛囉,忍著腳痛一直走,在往岩國站的公車發車前最後一刻達了公車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