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所在地:愛媛縣大洲市大洲903(愛媛県大洲市大洲903)
官方手冊公布章點:台所櫓入口(大洲城内入口)
蓋章日期:2019年2月7日
蓋章地點:台所櫓入口(大洲城内入口)
大洲城又稱為比志城、地藏嶽城(地蔵ヶ嶽城)、大津城,由宇都宮豊房於1331年建築,1609年天守建成,1871年廢城,天守於1888年因老朽而拆除,2004年復元天守完工公開。
離開了松山市後,搭乘JR予讃線到伊予大洲駅下車,是個還滿小的站。
從車站走到大洲城大約需要半小時的時間,在路上會經過肱川橋,肱川橋於1913年建成,經過數次改建,現在肱川橋是第4代,但是因為橋樑對於耐震強度不足,並且會阻礙水流,所以從2015年開始改造,工期預計為5年,梅雨及颱風季的6月到9月停工,利用水量較少的10月至5月施工。到訪的時候是走便橋,原橋大部分已拆除。
從便橋上看到大洲城天守。
走到天守下了。
用石垣當擋土橋不錯啊。
城山公園裡的一片綠地,有中江藤樹的雕像,中江藤樹出生於近江國(現滋賀縣),9歲時隨著在米子藩工作的祖父前往米子,10歲時米子藩主加藤貞泰轉封至伊予大洲藩,所以也跟著搬至大洲,受到加藤氏好學風氣的影響,伊予大洲藩也養成好學、自我精進的藩風;27歲時以伺奉母親提出辭職失敗,然後就脫藩歸鄉。是德川幕府初期的儒家學者,一般被認為是日本陽明學的開山鼻祖,被後世尊稱為「近江聖人」。
工商服務御城印。
天守、高欄櫓。
往回看剛剛經過的綠地。
高欄櫓、天守、台所櫓。
人形看板。
中間是利仁流加藤氏加藤光泰系的家紋蛇之目(蛇の目)。
台所櫓。
台所櫓入口,要蓋日本100名城章進去就行了。
復元天守。
大洲城的沿革。
往北方看肱川,在河的中間有一個壩,遠方的橋樑是JR予讚線。
沒什麼遊客,但樓梯還是會壞。
爬到人家的堤防上了。
苧綿櫓,好像也是維修中。
前面說到的肱川橋改建中,橋墩都拆掉了。
神傳流發祥之地石牌,神傳流是一種古式游泳法,大洲神傳流泳法是由大洲藩初代藩主加藤貞泰的堂兄弟加藤主馬光尚所創。
堤防兼塀。
大洲城的部分就逛到這了,在寫文章查資料時發現還有三之丸南隅櫓(三の丸南隅櫓)可以去看看。不過實際上之後我是去阿花小姐街(おはなはん通り)看水溝裡的錦鯉,這條街的名命來自於NHK晨間劇第6部《阿花小姐》(おはなはん)在此拍攝,可能是第一次看到覺得很新奇,但是之後去島原時發現那裡也有養在水溝裡的錦鯉。
除了看錦鯉外,還有去臥龍山莊(臥龍山荘)、懷舊巷(ポコペン横丁)、大洲紅磚瓦館(おおず赤煉瓦館)外面晃晃。
臥龍山莊。
懷舊巷。
大洲紅磚瓦館。
走回伊予大洲駅,搭乘JR予讚線繼續往下走,下一個目的地是宇和島駅,要去宇和島過夜,在火車發動後,經過肱川時順手拍了一張大洲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